情緒障礙 列印
特殊教育

情緒障礙

一、嚴重情緒障礙定義:

依據「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教育部,民91)第九條,所謂嚴重情緒障礙,指長期情緒或行為反應顯著異常,嚴重影響生活適應者;其障礙並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結果。

情緒障礙之症狀包括精神性疾患、情感性疾患、畏懼性疾患、焦慮性疾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或有其他持續性之情緒或行為問題者。

※鑑定標準:

1、行為或情緒顯著異於其同年齡或社會文化之常態者,得參考精神科醫師之診斷認定之。

2、除學校外,至少在其他一個情境中顯著適應困難者。

3、在學業、社會、人際、生活等適應有顯著困難,且經評估後確定一般教育所提供之輔導無顯著效果者。

 

二、情緒障礙類型簡介:

依據特殊教育法(教育部,民86)所列情緒障礙類型,以下就本年度優先鑑定之類別,參考DSMAPA1994)說明其特性如下:

1、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

ADHD者通常具有注意力不能集中、過動、及衝動三種症狀;依該三種症狀出現之有無與多寡情況,ADHD者可分為注意力不良型、過動-衝動型、或複合型。

2焦慮性疾患

焦慮性疾患有多種類型,以下為其中常見者:

(1)特定對象恐懼症:害怕特定對象或情境,例如:某些動物、高處、暗處、打雷和閃電、飛行、打針及血等。

(2)社交恐懼症:害怕參與社交活動或與陌生人相處;拒絕從事日常活動(例如:交作業、上學),或特別害怕自己會丟臉而不敢表現。

(3)分離焦慮:當父母、主要依附對象或親人離開時,就會顯得焦慮不安無法放鬆下來。

(4)廣泛性焦慮:不論在什麼情境中,都無法控制地焦慮。

(5)強迫症:強迫思想及行為。

3、情感性疾患

情感性疾患者以情感障礙為主,可能併有其他之思想、行為及生理之症狀;病程有週期性之發作。

(1)低落性情感疾患。

(2)重鬱症。

(3)雙極性疾患:躁症或混合發作。

4精神性疾患

精神性疾患者常出現不適當的情緒表現、講話怪異及行為怪異、幻覺或妄想,和同儕比較起來顯得很不尋常。

 

嚴重情緒障礙學生相關輔導策略

  嚴重情緒障礙係指非因壓力情境造成個人長期在學校中的情緒或反應,明顯的異於其年齡或文化,且嚴重影響其學業、社會生活、職業技能、人際關係者。嚴重情緒障礙之症狀包括精神性之疾患、情感性疾患、畏懼性疾患、焦慮性疾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或有其他持續性的情或行為問題者。其特徵在於「行為」或「情緒反應」顯著異常,問題的嚴重程度須長期且明顯的,嚴重影響生活適應者,而問題成因排除智力、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影響。由此可知,我們不能隨便將性格、行為異常的兒童當成嚴重情緒障礙。

   嚴重情緒障礙學生出現的問題行為可能非常複雜與強烈,包括學習、人際與行為各方面,常令教學者不知從何著手,而想要抓住他們注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師一方面觀察、了解學生的行為,另一方面也需評估自我的教學。至於嚴重情緒障礙學生相關輔導策略如下:

一、學習方面的輔導:

對於嚴重情緒障礙學生的學習輔導,應該以孩子為中心,以適應孩子個性的發展,可以從幾個方向來做:

1.  教室避免凌亂,使教學情境結構化。

2.  利用視覺(條列式、圖像式)提示工作或作業程序。

3.  提供適當的教材教法,以減少學習挫折感,對於學生課程落後部分另外給於加強。

4.  依據學生個別能力差異來指派作業,一次不要給太多作業量。

5.  對於孩子不蕩的社會情緒予以限制,找出主要問題加以改善,但同時不要要求太多項目。

6.  一次下達一個指令或要求,並同時給予口頭的加強提示。所要求的項目需十分明確,而老師及家長的態度需堅決。

7.  適度地限定孩子的座位、移動的範圍及自由活動時間,將自由行動作為增強的一部份。

二、人際及行為的輔導

至於孩子本身的情緒障礙引起的問題,像是內向性行為(退縮、害羞、孤獨、膽小、焦慮、憂慮、恐懼、懼學);甚至出現外向性行為(動粗、欺侮弱小、偷竊;更嚴重的則具攻擊性、自我傷害等),由於這些行為往往使其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另外也因為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因此常為同儕排擠,加重了情緒與行為上的問題。因此必須以觀念灌輸或系統化的行為改變技術來教導正確的情緒抒發方式、和他人親近的方法以及提高挫折容忍度。以下簡述人際及行為的輔導方法:

1.社會技巧訓練能讓孩子有能力從事人際互動,以獲得同儕、老師、社會大眾的接納。在教導情緒障礙孩子社會溝通技能時,最好能讓孩子了解教學的原因與內容,社會技巧的有用性與附帶的好處,獲得孩子的信任與接納,可以較容易達到教學、輔導的目的。

2.可以利用「楷模學習」與「角色扮演」等方法來進行輔導。

3.嚴重情緒障礙學生需要老師與同儕適度的體諒與接納,一方面指導個案與人相處的方式,另一方面鼓勵同儕釋出善意與個案和平相處。

4.透過遊戲活動教導輪流、合作的概念,並教導個案利用策略自我教導或提醒。

5.多多表揚和鼓勵個案的優勢能力,藉優勢能力輔以弱勢能力的學習。

6.掌握傾聽、同理和接納的輔導原則,並視情況轉介至輔導室,已獲得更多有利且專業的支援。

7.經醫師診斷,輔以適量的藥物治療。

8.教師、家庭、學校、醫院須採一致性的輔導策略。

9.注意個案的低潮期之憂鬱情形,給予足夠的支持。

10.善用行為改變技術、正負增強行為制約原理等,並適當採用「忽略」方式來處理其不適當行為。

   嚴重情緒障礙涉及的層面相當廣泛,涵蓋的行為亦頗為多樣,但最終都是希望藉由輔導以改善其不當的行為,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培養其待人處世的能力,提升人際關係。另外,家長與老師就像是孩子的左右手,對其投入相當多的精神和心血,然而除了孩子家長的親情鼓舞與老師的協助支援之外,他們也很需要社會大眾以了解、寬容的心來包容和接納他們,不要抱持著異樣的眼光來看待他們,一起為這群「跳耀的精靈」開創一個比較平坦豐富的人生。

(出處:特殊教育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