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好站連結

廣告看板

聽覺障礙 列印
特殊教育

聽覺障礙

一、聽覺障礙者的特質

聽覺障礙者是指聽覺機能永久性缺損,聽力損失在二十五分貝以上者。也就是不戴助聽器便聽不到平常一對一的說話聲,亦即所謂的重聽者或失聰者。

二、生理特質

聽覺障礙者最顯著的生理特徵是在與人說話時,有明顯的溝通困難。他們的語言發展比同年齡的耳聰者遲緩,而且語音的發音不正確,尤其是聲母方面常有省略、替代、或缺鼻音的現象。語調缺乏高低、抑揚頓挫、單調沒有變化。聽別人說話時特別注意對方的臉部、口形、或表情,經常會比手劃腳,想用手勢或動作協助他表達意思。與人說話時頭部常向前傾或轉向說話者,努力想聽取別人說話的內容。對環境的聲音(例如電鈴聲、電話聲、腳步聲、汽車喇叭聲等)或人的說話聲沒有反應。上課中常常忽略老師或同學的呼喚,有時不能專心聽講,左顧右盼,期待別人提供訊息的線索。

在團體中較少主動發問或參與討論的活動。可能常會抱怨耳痛、耳朵不舒服、暈眩或耳鳴。使用收音機、電視機、錄音機時可能把音量轉得很大聲。常常要求複述剛剛說過的話或習慣性地說:「啊?」。當用普通的聲音與之交談時,常沒有反應或注意力不集中。

三、心理特質

聽障者完全和一般聽人無異,會哭會笑,會打人也會同情人。在成長過程中,因為家庭環境不同、學校氣氛不同、教師的教材教法不同,遂被塑造成不同的性情、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人格特質。若問聽障者的心理特質有哪些,看看一般人的特質有哪些,應該相差不遠。只不過因為一般人從小接受的教育環境差別不大,所以彼此問十分「相像」。而聽障者則可能因為在不同的教育安置下接受教育(普通班、資源班、啟聰班、啟聰學校)而產生不同的特質。前三者出身的聽障者,大多溫柔儒雅、幽默風趣、積極上進,其優缺點與常人較接近;第四種出身的聽障者因健康知識吸收困難,且與家人或親友溝通不佳,常以拒食、挑食、或過食引人注意。

行為方面也較異於常人,如動作過度,大而粗魯,均因聽不到聲音,開門關門等太大聲也不知道吵到別人,惹人生氣而不自知,因此在團體中朋友較少,常常獨來獨往,猜疑心較重、自我中心、自私、固執、挫折容忍度低、不易接受忠告、不順從、亂發脾氣、社會關係較不成熟、容易衝動、較不自律自治,較缺乏獨立、創造性、快樂、安全感、學習動機,常有自卑、孤獨、寂寞、無助感等現象。以上這些特質雖是研究報告中常提到的,但仔細想想,常人不也會有這些特質嗎?只是因為聽障者究竟人數較少,稍一不尋常,在聽人世界裡,給人感覺好像「很多」罷了。

四、與聽障者相處之道

1.一個團體如有聽障者存在,要多為他設想,使他覺得跟您交往很舒服、有信心。

2.說話時和他面對面,眼睛直視對方,慢慢地說,對方或許可以由您的臉部表情和唇形變化,而知道您在說什麼。

3.運用語言要具彈性,如果聽障者不瞭解某一個字、詞、語,可換用其它的說法或語句,或用紙、筆寫給他看。

4.不要輕易放棄與他溝通,儘量運用口語、手語、筆談、板書、圖片、實物、動作、表情等肢體語言,以達到溝通的目的。

5.讓他去做想做的事,讓他獨立自主,自己嚐試、參與任何活動,不要誤解、過度保護、或太多的幫忙。

6.肯定他的能力,給他表現的機會。不要,因為您「認為」、您「以為」、您「覺得」他「應該」如何如何,而抹殺了他的機會。

7.讓他自由選擇想走的路,不要予以阻止,跌倒碰撞無妨,流血流汗無所謂,不要一開,始即阻斷他的去路,幫他安排或低估他的能力。

8.鼓勵他、支持他、接納他,教育他、給他工作,待他一如常人。

五、給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如何與聽障孩子溝通

還記得以前課本上告訴我們讀書需要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其實這【五到】對聽障的孩子是滿重要的,較早以前聽障者只有被教導手語,溝通的管道較狹窄,在【五到】裡可說欠缺了耳到、口到,但近十年來在特殊教育回歸主流下,聽障的孩子有了口語基礎又配戴了助聽器,所以剛說的這【五到】,在他學習或與人溝通時,就顯得非常的重要。

首先說到聽障孩子在具備【五到】的重要性──

眼到:

有家長問,孩子的聽力還算不錯,為什麼平時溝通時,覺得沒什麼困難,可是暑假打工時,卻發生很難去理解別人要叫他做什麼的指令。我告訴他就是缺了"眼到",別人在說話時,因為不熟悉、沒自信、不好意思、眼睛沒注意看,這個最重要接收訊息的門沒有全開,一知半解下容易誤解,一心虛,心情更亂,怎能正確解讀?

耳到:

目前政府都有補助助聽器給聽障者,助聽器的配戴是必需的,就像我們配戴眼鏡去矯正視力的道理一樣,助聽器是要提昇他聽的能力。但是,聽力損失也分輕、中、重不同程度,所以聽的好壞,也與之前聽能訓練成敗有關。聽障孩子的"耳到"就在於他聽能的狀況,但是不管聽能提昇多少,注意去聽,對他與別人的溝通也有絕對的助益。

口到:

以前的聽障者大部份稱之為聾啞,因為完全用手語方式溝通,也造成失去說話的練習,久而久之不說,而被認為是聾必啞。事實上,有聽障不一定啞,只是人的學習語言是經由耳朵聽到聲音,再經模仿而後有語言的產生,他之所以說話不清楚,語音模糊,就是因為他聽到的就是這樣的聲音。有如你聽錄音帶,當帶子故障,太快、太慢,而發出異樣的聲音一樣,當然這也不是不能改善,所以有所謂的語音矯正。學前的口語訓練,最重要也是要教他正確的發音方式,經過長期的訓練,加上前面所說眼到、耳到,自然口到也能有很好的表現。因此,要鼓勵聽障的孩子多說,在他說不清楚時,不要怪他,給他機會讓他重說一遍,去自省怎麼去表達的更清楚。還有一點要特別提出:有些聽障的孩子自尊心作祟之下,雖不是很明白你所說,卻仍頻頻點頭,假裝聽懂;所以交代完他該知道的事後,不妨請他復誦一遍,以確定他真的了解。

手到:

也是聽障者一個溝通的管道,當互相之間確實有溝通上的困難時,不妨採用筆談,因此建議一些家長,讓孩子有隨身攜帶紙筆的習慣。說實在,聽力再如何好的聽障孩子,仍有聽的盲點存在,為自己多方面的準備輔助溝通工具,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另外一個"手到"涵意,把它延伸到用手語或自然的肢體語言去表達;去傳達你想要告訴對方的意思,我們知道,人一旦相處久了,彼此互相關懷、願意去了解他時,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無需開口,你馬上就可以知道他想說或做什麼,對不對?

心到:

這裡所謂的"心到",要先解釋一下,現在口語型的孩子,因為有聽能的障礙與限制,儘管他從眼睛、耳朵接收到很多的訊息去幫助他知道談話的方向,但是他還是要明確的獲得談話的主題,以便他在交談過程中用眼睛、耳朵及心思所得到的訊息去整理你告訴他的真正意思而不致誤解,因此,他有沒有用心去看、去聽、去解讀也是相當的重要!這部份叫做聽覺的理解能力。

 

bottom

Designed by WNVS 201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