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好站連結

廣告看板

自閉症 列印
特殊教育

自閉症

何謂自閉症

  曾有人說:「我得過自閉症!」或有人說「某人最近得了自閉症。」這些人都誤解了「自閉症」。「自閉症」全名為「幼兒自閉症」,是一種包括語言、認知、知覺、行為、人際關係等多種發展障礙的病症。最早由美國堪納醫師在一九四三年正式提出。它的病因不清,但可以確定的是:和父母後天養育的態度無關。是一種與生俱來,先天性的腦部功能異常所致。迄今仍無藥物或治療法可使它痊癒,只有靠患者父母持之以恆,一點一滴的累積教導,才能漸漸有所領會,漸漸有所進步。因此其帶給家庭的打擊與折磨,實在是外人難以想像與體會的。

自閉症的特質

  自閉症兒童男多於女,約為五比一,外表與普通正常兒童相似,眉清目秀、發育正常,以致經常延誤了鑑定及矯治的珍貴時機。通常是三、四歲時還沒有語言能力,才由耳鼻喉科、小兒科等轉診兒童心理衛生中心,最後才知道孩子得了「自閉症」。目前台灣,只有台大兒童心理衛生中心有日間留院部的設置,以行為矯治方法指導家長教育自閉兒。

  一般來說自閉兒的預後非常不樂觀,就文獻上記載只有百分之十的自閉兒成人後可獨立生活,百分之七十的自閉兒年長後需要長時間全面性的照顧,給家庭帶來嚴重的困擾與負擔。但是,儘早學習與教育,是改善自閉兒將來的唯一可靠路徑。

  自閉兒的行為特徵如下:從小(嬰幼兒期開始)就迴避與「人」做眼對眼的「目光」接觸,不理人、不看人、不怕生,若非太安靜,就是動得太厲害。有時有自傷行為(撞頭、咬手),語言發展遲緩,不會說話,說話詞句內容亂七八糟、怪腔怪調,「你」「我」「他」代名詞分不清,獨來獨往,不和別人一起玩,玩玩具有奇特固定的玩法,喜歡轉圈、玩手,不知道真正的危險,對外界刺激反應不當,過份遲鈍(充耳不聞,視若無睹)或過份敏感(尖叫、哭鬧、跳躍、奔跑),通常用行動表達基本需求,用肢體反映情緒。

如何與自閉症患者相處

因此要處理自閉症兒童行為之前,先要了解他的行為背景與動作語言是何意義?細心的觀察、耐心的探詢,有時還要動下腦筋,加上靈感。某次郊遊,一自閉兒在午餐過後不久,忽然四處奔跑,又跳又叫,又哭又鬧,急得義工阿姨,不知如何是好,原來他要上廁所,但環境陌生,又無法用語言表示,只得又跑又跳,又哭又叫。

  自閉兒與自閉兒彼此之間個別差異相當大,也許某甲的增強物,卻是某乙的反增強,所以在用行為改變技術處理孩子問題時,要針對「個人」,這時,「個案記錄手冊」或父母的記錄及提示,都會有很大的幫助。一般人總以為自閉兒無感情、沒反應。但是與之相處,妳會發現他們天真、單純、敏感,以「心」與人相交。真誠的待他,將贏得他的注意及信賴。固定模式的教法,且堅持妳的原則,最後妥協的會是「他」。

  因自閉兒固執性強,所以經過矯治,且持續不斷被教導約束的自閉兒會有較明顯的配合意願,也較能接觸不同事與物、場合與人。早期未矯治者或未能持續教導者,在青春期及其後都有相當大的偏差行為,通常被關在家裡(或某處),外界對他們的現況是一無所知。目前一般看得到的自閉兒、或能參加外界活動的,泰半是學齡兒童。這些家長,較能面對事實,也較堅強,努力掙扎,只想給孩子多一點的學習機會。

  為自閉兒設計任何學習課程或遊戲,均應以具體、感受明顯、刺激強烈為宜,強調自然環境中實用性的教材,且重覆的由淺入深,並儘量將步驟劃分得細小,一點一點往上加。抽象形容的東西,自閉症患者通常不容易瞭解。簡單的指令、口語、配合表情動作,會讓他們較能進入情況。同時自閉症兒童缺乏主動性,最好採一對一或一對二的督促指導。功能高的自閉兒可小班小隊輔導,尤其混入正常兒童,將可加速自閉兒的成長與進步。

  與自閉兒相處是一段令人終身難忘的經歷,自閉兒的表現,經常會讓參與者產生挫折、茫然之感。但是想想:自閉兒家人成年累月過這樣的生活,精神是多麼痛苦與疲憊,有機會讓他們休息、喘口氣、調適一下心情,他們將會感激不盡,有實質的鼓勵作用。

  對陌生的志工來說:將感激上帝給自己的一切,更珍惜愛護自己所擁有的,也更能體會父母養育之恩,更懂得包容及愛。

相處原則

自閉症患者經常利用肢體行動來反映情緒,所以與之相處須先了解其動作語言是何意義,並要有細心和耐心,探詢所想表達的意思。教導自閉症孩子應以具體、感受明顯、刺激強烈的方式,強調實用性的教材,且重覆的由淺入深,並儘量將步驟劃分得細小。用簡單的指令、口語、配合表情動作,會讓孩子較能接受並漸入狀況。

 

bottom

Designed by WNVS 2018.08.08